2019年5月27日星期一

恥笑陳偉霆英文,咁王敏德廣東話又好好?

陳偉霆在中國很紅,成為中國最火紅的男星,一套劇集的片酬數以千萬計,當年在Google打「而我不知道」就即刻有陳偉霆的關聯,當今天人家已經在中國紅透半邊天。一些人在恥笑他的士陳,今天依然有人繼續恥笑他,一方面認為他沒有這個才能,何德何能可以如此火紅,一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葡萄,走去大陸行個白鴿轉就成功,意料不到。

或者有人認為他沒有才華,歌又不好,演技又沒有。不應該有今天大陸演藝圈的地位。所以不少港人對他有頗大的負面評價。

現在還要恥笑人家的英文。連網英語KOL蕭叔叔也加入這個行列,說「徇眾要求」,那香港人是不是有點幼稚。

近日陳偉霆被邀拍一個名牌Chanel的廣告,廣告裡面他說了一段英語對白。廣告出行後網民紛紛取笑他的英語發音差,說不如說中文算。

香港就是這種膚淺,那看看港人的雙重標準,時常拍戲飾演飛虎隊教頭演員王敏德,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港拍戲,當年《神奇兩女俠》入面做男主角,那時他剛剛從美國來港闖天下,到今天他來港生活也有差不多三十多年,但他每次演戲,他仍然半咸半淡的廣東話演繹,有時候還完全是英語演出。不是要說來香港一段時間,要學好廣東話嗎?外國人說半咸半淡廣東話,就覺得好可愛,好叻叻,但一個藝人不能說出一段完整英美口音的英文就被恥笑呢?

ABC男女在蘭桂芳就特別吃香,是不是有點奇怪?洋腸好吃呀!!你就好啦溝鬼妹!!這個年頭仍然非常普遍。

陳偉霆要被恥笑,又試下叫畢彼特或者里安納度拍澳門賭場時講成段廣東話又得唔得呢?如果佢地能夠講到無外國人口音,真係咩都得!!何況他們根本也不會說。因為大家都覺得一講純正廣東話口音,就即刻Cheap左呀!!當左去重慶大廈呀!!問心睇下大部份香港人係咪咁諗?

當港人恥笑返港人英語差,笑陳偉霆、鄧麗欣英文唔好,但轉個三分波自問自己英文有幾好先?真心講,活在香港教育制度下,都好肯定大部份香港人的英文普遍水平不及新加坡,口音更很「港式」,這是預料之中。你要一個普通香港人陳偉霆口音如牛津標準,係咪有點強人所難呢?再看那個廣告,其又唔係真係差到一個點,只是不是純正英美的發音而已,為何如此挑剔呢?

這裡並不是為陳偉霆平反,而是要一些香港人的無知思維有所批判。一方面笑人英文差,但又唔知自己英文有幾好,另一方面對待所謂的黃皮白心ABC又會認為講唔正的廣東話好可愛,真係乜野心態?但一個轉頭見到大陸人講「勿演米」就係度恥笑人家。

問下自已有沒有這種心態?如果有,請好好反醒一下。

做人唔係咁呀!!

講到呢度,一定又會有人話你偏幫大陸人之類,又話你大陸狗,返去大灣豬啦!!

如果仲係咁諗的話,就更加on9,真係井底到一個點。

陳偉霆單新聞可以笑,然後大家就當茶餘飯好討論話題,但看看其他香港大事,大家繼續不聞不問,這才是真真正正港豬,不用去大灣豬了。

2019年4月24日星期三

國際關係學者眼中劇透復仇4死全家還是佔中九子入冊重要?

首先講講今日有咩咁特別先,《復仇者聯盟4》終結篇終於上畫,而佔中九子亦在今日判決,時為2019年4月24日。

作為一個處於香港國際大都會東西文化交流融會中心兼時代分水嶺及最好與最壞時代的九龍居民。當然是劇透死全家重要啦,喂,你劇透,我就當等於被睇左,等於無得同人講話第一身走入戲院點點點喎,我無得係FB威喎。我無得係IG講個感受喎,我無得咩咩咩喎....梗係大件事啦。

這並不是嘲笑,而是事實真的會是這樣。並不是說港人的社會意識薄弱到一個點之類,而是港人今天的心態早已改變,完。

不過對於國際關係學者口口聲聲國際關係如此重要,又會對下時社會留意的沈旭輝,真的很想叫他再次又做一個Polling囉。但執筆之時,只見他Po了一幅復仇者圖,但佔中新聞則缺,就係咁多。

回到上星期,巴黎聖母院大火,同日安心偷食出現,他就不急及待在臉書做一個Polling,問邊樣關心。因為前者是國際時事,後者是本地娛樂新聞,不知對港人是那樣重要呢?對於結果,其實並不重要,重要是他為什麼要做這個Polling,才是重點,是取笑港人無知還是為自己有國際視野而自我陶醉好威威呢。

但到今天,未見到他有關類似Polling出現,只是關心復仇者聯盟...或者你會話,兩者不同,點可以相題並論呀。唔同?不知幾同,甚至是超越之前的討論重要性啦。復仇者聯盟電影是全球注目的娛樂產業,更是近年全球最賣座電影系列,當中故事更涉及到國際關係,絕對是教授所講的國際關係。再到佔中九子判刑,更加重要,不論是本地或者國際社會,都是異常關注,這都是有深遠影響,從法治到政治,都是有牽涉得到,你話唔重要,唔好玩啦。

作為本港「地位崇高」的國際關係學者,但點解唔去提,點解唔去講呢? 安心偷食有得抽水,但佔中九子就不敢抽水嗎?生怕抽到鏹水乎? 怕得罪任何一方,左中右? 今天國際關係學者都變身成為了商人,其產業有餐飲、旅遊、親子教育,可謂多元化,成功商人。在商言商,撇走本地政治,絕對是金科玉律,亦一貫他的行事作風,因為珍惜自身羽毛,奉行其「not in my backyard」心態,唔好掂到就當無事發生,但國際關係這些如此疏離心境但又可以打扮為社會有識之士的icon,這個定位捨我其誰呢? 名校出身、家世背景強勁的學者身份,華人對學歷和背景向來崇優,利用這種角色去推動「大灣區」真係恰如其份,所以一如早前在大公報訪問一樣,有如他走進大灣區說的「便會豁然開朗」。

說到這裡,關港人咩事?其實唔關係,只是對於一些所謂商人學者,有點作嘔囉。

又咁講,試想一下現在人家的產業生態鏈,能夠在「大灣區」發圍的話,有多大的吸引呢。到時次主權都可以放埋一邊,大灣區人才是大家所要的共融社會生態,可以一變口號「站在大灣區,放眼看世界。」真係開心到一個點啦。

伸延閱讀
沈旭暉:「眼界跨越邊界,你會豁然開朗」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三木谷浩史或成為另一個孫正義

Lyft上市值二百多億美元,其該公司最大股東並不是美國的風險投資基金公司,而是日本富豪三木谷浩史,這位日本富豪近年投資科技行業,其影響力不下於他的對手孫正義,這位日本新貴富豪,可以是另一個孫正義。

三木谷浩史或者港人並不認識,不過他的旗下網站,港人特別是港女卻非常熟悉,就是日本樂天Rakuten,這間網上百貨公司,是不少港人到該網站網上購物。該公司除了網上購物服務外,還有其他包括證券公司、職業棒球隊、旅遊,可謂包羅萬有。

三木谷浩史是日本精英份子,畢業於一橋大學,該大學是日本最著名大學之一,專門出工商管理專才,其法律系更是日本第一。三木谷浩史之後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取得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履歷是日本典型精英份子。其家庭也不是普通人,父親為三木谷良一,神戶大學經濟學教授,是日本第一位傅爾布萊特訪美學者。哥哥和姐姐是大學教授和醫生。

三木谷浩史旗下的樂天近期相當活躍,最大的動作就是競投了日本5G網絡,使日本電訊業界打破了長期三國鼎立局面,以往日本無線電訊業只有NTTDocomo、KDDI和軟庫,現在引入新競爭者樂天,相信是日本政府想利用競爭環境下,加快市場推進,從而有更多、更快和更新的5G服務,讓日本成為區內甚至全球無線電通訊的領軍之一。

樂天表示會利用旗下的信用卡、電子商務等服務來捆綁未來推出的5G服務,使5G服務能夠及早商用化。此外該公司更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叫虛擬化無線接取網路(vRAN),這技術可以減低建立基站的成本,能夠簡易地由4G轉做5G,這樣便對於銷售價格上俱有更大的競爭力,從而可以吸納客戶,也可以鼓勵更多開發商投放新的應用使用5G技術。

三木谷浩史除了投資了Lyft外,還有投資Pinterest Inc.和中東網約車公司Careem Networks FZ.等多家公司的少數股權。這也讓樂天可以擴大無線電訊和互聯網服務的生態鏈。三木谷浩史現時勢力未必及孫正義,但是從這個方向發展,他們的正面交峰會越來越多,事實上三木谷浩史也曾經為孫正義的軟庫服務過,他在日本興業銀行(Industrial Bank of Japan Ltd., J.IBJ)任職期間曾為孫正義提供收購方面的諮詢建議。

樂天往後不再只是網上購物這麼簡單,未來會有更多服務進入大家的生活圈,遲下大家到日本旅遊,便可以多了一個選擇電訊商了。

2019年4月9日星期二

《都挺好》演繹廢老的毒害

《都挺好》在中國成近期其中高收視的劇集之一,在香港當然不會入流,一來演員並不認識,二來題材這些中國大陸時裝劇故事,很難在香港入到屋,因為有文化上的差距,但古裝劇卻不同,可以脫離現實。不過其實這劇種題材以及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戲軌及發路向,也是可以套用到香港的觀眾身上,只是香港觀眾是否願意看,因為香港觀眾其實口味向來都窄,不大願意試看新東西。

這劇其實是一套家庭倫理劇,當中有滲入一些商戰題材,但想不到入面的商戰並不膠,反而幾有戲味,至少不是《再創世紀》那些來來去去講爭產、成日叫人掃貨、收購這些片面口吻,戲入面的著默商業運作和手段以及一些實際的商業環境操作,幾實在。

而這戲最真正的戲肉其實是家庭倫理的一部份,故事是圍繞一個爸爸和三子女的故事。故事描述這家人因為母親突然離世,三兄妹重聚,而且需要解決爸爸日後的生活安排,從而產生過往這個家庭所埋下來的積怨對錯,以及作為父輩對子女的影響,以及華人社會親情關係的重要性。

家庭倫理並不是新鮮題材,特別在華人戲劇,常會出現,因為華人的倫理當中,家庭佔重要一席,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序順看,就知道在華人眼中,個人之後的重要性,就是到家庭。故事入面的主要角色是戲中的自私父親蘇大強(由倪大紅飾演)和他的在家中被無視的女兒蘇明玉(由姚晨飾演)。另外兩個哥哥戲份則較相對應輕,但人物關係一樣重要,因為故事有互動的需要。

戲中的父親蘇大強是一個典型在文革時代長大的父親,其負面的典型性格,頗能夠影射到當世華人特別在中國大陸的長輩性格。貪小便宜、對子女的荷索,認為子女長大後必需孝敬父母,認為父母輩俱有無窮大的管治權力而且是絕對的正確,深信所有事情都以自我認為是對,不能被挑戰,是典型華人父權性格。但故事入面的父親卻又不是一個成功人物,卻是戲中所說的窩囊廢,可謂經典的「廢老」,自私、貪心、貪色、膽小、無知、自以為是、搬弄是非、推卸責任等。蘇大強要求買樓,但其子女未必有能力負擔,但是為了自己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和向外人炫耀,卻堅持要買大屋住,弄得大兒子差點離婚收場。蘇大強劇情後段卻來了一個黃昏戀但卻其實是遇騙子,這些情節相信是在現今中國大陸社會所常見,才會把這些劇情放入劇中。倪大紅演的廢老角實在很到家,他能夠演活到一個煩膠阿伯的味道來,又自以為是又貪圖金錢和美色但又沒有自知之名,最後落得被棄,幸好最後還有子女照顧安享晚年,也是TVB 的BBQ埋尾方式。

劇中女主角姚晨所演的蘇明玉可謂影射出今天中國成功人士的典型範例,強調他們是自強的白手興家成為一間大公司的高管,她是女強人,由家庭到商業營運,在她手中都可以把事情迎刃而解,是八面玲瓏。但可是背後的痛苦其實是華人的一種痛苦和劣根性,就是重男輕女。蘇家對兩子特別照顧,對其女兒卻不聞不問,也使蘇明玉這角色被迫要自強,成為今天的女強人性格和行事作風。姚晨演技實在出眾,在多個場口如感人的哭泣位,與家人謾罵位,和商場上的謀略演繹都恰到好處,頗有大將之風。

故事實其實也在間接道出中國這數十年社會上的變遷,如姚晨這個超生的女兒,重男輕女的家庭,又有二子蘇明成因重男輕女關係而被縱壞成為啃老一族的人物,亦有大哥那種被傳統儒家社會氛圍下自以為需要擔上長子責任的無限重擔,使自己陷於困局境地。蘇大強亦是一代人的範例,在文革生活使其人性俱有一種生活迫人,每每要計算,外表以為是為家庭,內裡因缺乏安全感從而出現自私的一面,也是一個社會反映。另外亦有描述出國人的心態,以及國內人看出國人的羨慕感觀,折射出崇洋之心,但又要有愛國情操的怪現象。

《都挺好》其實可以給予港人看看當今中國大陸家庭倫理和結構的一門課題,也是不錯。

2019年4月3日星期三

東方昇做的是正但吳文遠做的卻是柒

梁振英日日追擊蘋果刊登廣告一事,其實是一件頗為低能和荒誕的事情。今天要去到一個連落廣告都要被批鬥的年代,更要是由一個所謂國家領導人去追擊,若果仲仍然覺得是好正常的話,那可能你自己想想是否自己是正常。

當梁在進行一種無理取鬧的行為,外人來看見一個領導人淪落要做這些事情,其實都頗為失笑,是有點不識大體,那麼如果要回應的話,那用同一種的方式也是很合理不過,就是用同樣的胡鬧方法回應。

100毛旗下的藝人東方昇便建議不如眾籌落廣告,讓梁可以看見,而且還把這方法寫落自己的社交媒體上,這種所謂俗稱「玩膠」的方法去回應一個胡鬧的行為,是頗為貼題。東方昇在其FB一Po,便很快有人回應,連一些網媒都即刻報導,這個社交媒體的輻射功能,便發揮開去。

之後約三個小時後,社民連的吳文遠又說會這樣做,一樣是眾籌登報。

同一個行為,但其實卻可以是分別很大,當中除了是誰提出先,但更重要是主導人自身的定位是如何。

老實說,東方昇做的是正但吳文遠做的卻是柒。

東方昇其實是一個藝人,並不是一個政治人,他絕對有理由、能力以及本錢,去進行這種「玩膠」行為,他可以利用政治議題作為一個取笑題材,以欺笑怒罵的手法來諷刺這個社會。他以藝人的功能去表達,既合適,也合意。既有娛樂,也俱政治自的。他的行為就是擦邊球,就是要玩,沒有什麼大不了,也沒有什麼包袱可言,相對地自由。

但吳文遠做的卻不同,因為他的功能不是這樣。他不是要「玩膠」的人,吳文遠作為一個政治人,是要做實事,是認真去做實事,即使是反對和抗爭,也是一般正經去做,而不是用東方昇模式的膠去玩,因為會玩爛自己的名聲,甚至是玩爛自己的政黨。由於東方昇一早就提出,比吳文遠早三個小時提出這個議題,在時間上不免被人會覺得跟風,這方面就已經蝕章,即使吳強調是「剛巧英雄所見略同」但難免感到是借人家橋。

但更重要是作為社民連的領導人物,吳文遠不應該做這些胡鬧行為,梁的行為是無理取鬧和低俗,難道你又跟他們一樣泥漿摔角嗎?吳的追擊不是用這種方法,因為這種追擊不適合一個政治人,這些追擊只屬意一些民間市井去做。吳是要用「硬追擊」,要的是正面的追擊,如以法理、政治行為、社會抗爭行為以及輿論等等正規的政治渠道去追擊,這樣才是今天香港政治人應該要做的事。盡管有冒著法理的風險,但這正正是要顯示出一個政治人的風骨與態度,因為政治就是要表態,態度決定一切。為何梁天琦原本無人認識到今天有人替他可惜,就是因為他的態度。

作為一個政治人,吃政治飯,想要揚名立萬,要知道自己如何自處,知道自己的定位,正正經經做實事,這些膠,留給別人去拿光環,因為這些光環落到你身上,就會變成一支螢光棒而已,價值不高,還會很快用完。

醒少少啦。

2019年3月26日星期二

更期待是西方中環和西方華強北

大灣區這概念,其實早在港英年代港督衛奕信年代就提出並且實際執行中,衛奕信認為珠江三角洲人口龐大,可以提供勞力輸出,香港作為中國窗口,可謂合作雙贏。事實上當年亦利用這個前鋪後廠的概念,發展廣東南方一帶,成為了全中國最俱活力的經濟區域。

不過過去幾年香港地位被邊緣化,中央也不看重,要發展上海的長三角區域,這個大灣區又作罷。現在中美貿易問題升溫,香港利用價值又再次出現,大灣區這個口號又要拿出來。而且這個口號要納入國家政策時,作為今天的特區政府,眼見阿爺吹雞埋位,你港府不即刻上身標童表演助慶,枉為人家臣子啦。

因此近一年在什麼場合都有大灣區這名字,大灣區這名字巳經好入腦。而香港定位為區內龍頭,也是劇本之內。作為一區之首的林鄭,當然要落力做到好,得到好分數。近日她表示香港可以做「東方華爾街」,大灣區成為「東方矽谷」。

為什麼我們只能模彷別人,連名字都要學人? 當你罵時,相信會有人走出來說,只是一個名字,何必如此認真。

有沒有想深一層,如果你要超越別人,是會以對手為目標,並且超越對手,但不是只是和對手同級。話說大灣區的概念是走高增值路線,甚至要超越人家,因為軟硬件齊全,人口龐大,地緣位置便利等等,可謂說到全球只此一家的大灣區。但是連名字都用別人的話,你想有多決心是超越人家呢?

如果論一些獨特優勢,大灣區也不大差,很多地方也很想香港一樣,做人民幣境外結算,即使有,但也不及香港的地緣方便和資金額且需求龐大,IPO香港近年一直在頭三甲,新加坡努力極也難做得到。論電子支付,論多元化應用,中國大陸確實是領頭羊。現在連Facebook也嘗試參考Wechat的概念,發展電子支付。

但你為什麼要說成為「東方華爾街」、「東方矽谷」,就是沒有自己的性格,只是一個A貨。

是不是一如陶傑所說的小農DNA,心裡就只得崇洋,所以能夠變身成為別人的模樣,就已經高人一等,能說句英語,就是優越的表現,能夠做到華爾街的級數,矽谷的能力,就是家山有福了。

我們一直沒有擺脫中國人的傳統舊思想,什麼超英趕美,要爭口氣之類。君不見紐約市長會說要做西方中環,西岸如加州從來不會說要做西方華強北,當然你說就是自己去不到這個水平,所以人家不會說這樣,但怎樣人家都很少會說要模彷別人,就代表成功。

因為當你模彷,就不是成功。

蘋果沒有模彷,所以才有iPhone,但會有相似度極高的小米手機。人家有Macbook,我國有Matebook,連孟晚舟被拘留期間的時候,手上的電子產品,外國產品比自家的國產還要多,而且是果粉。

林鄭說這番話,是她團隊的短視,也是沒有遠見,正是今天這些政客、執政者、商界領袖的不足處。依然是望人家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沒有一個擺脫框架和規限,走出新路線的領袖,也是當下社會沒有長進的理由。

2019年3月25日星期一

意大利有如個沒落的貴族

全球最多世界文化遺產的國家是意大利,其次是西班牙和中國。中國人理應喜歡去意大利,因為食物的味道頗適合中國人。而且作為旅遊的國家,意大利可以吃和買都有不同種類,中國遊客自然會喜歡。這個歐洲最古老的國家,其深厚的文化歷史,絕對是稱得上歐洲文化的瑰寶之一。

但可能至此而已....

意大利雖然是世界十大經濟體,更是八大工業國組織,但是以規模比和近年的經濟情況,明顯是落後於人,南歐經濟自從金融海嘯後,可謂一沉不起,歐豬四國(PIGS),就知道南歐經濟多年來未見起色。而事實上,整個歐洲經濟一直未能夠擺脫困局,停滯不前。意大利為了擺脫這個困局,深知歐盟也幫不了他們多少,因為自身難保,所以唯有向外求援,就是與中國合作,即使被歐盟、北約組職等批評,也不計其後果。因為沒有錢,誰也解決不了問題。窮就要面對現實。

多年來意大利的工業雖然不是最落後的一批,但是比起鄰國法國、德國、英國等,明顯是脫離了一代。對比北歐賣的是智慧型經濟,意大利就更來得有點古樸經濟。現在意大利成功的產業,大多是賣精細工業,如時裝、皮革,即使汽車如法拉利、林寶堅尼,都是賣精細工業而非高度智能科技工業,即使該國的快意汽車集團,已經不及對手法國標緻、德國福士。某程度上,他們賣的是高價的手作仔。這不如德國賣的是高科技工業而且還可以量大,不如法國可以賣航天工業、高鐵技術,英國可以賣金融服務、精高科技產業甚至教育產業。

但意大利並不是沒有買家,意大利的農業和他們的精細工業絕對有買家,其對像便是中國。意大利位於地中海,其地中海的海洋歷史,更是人類文明之一。中國要拓展「一帶一路」,要上岸到歐洲,第一個國家,必然是意大利為首選。現在意大利經濟困局,與中國合作,可謂一拍即合,完全無法抗拒的誘因。

意大利賣的產品除了高價值的消費品如衣履、高級家庭用品、食品等,還有汽車工業,快意汽車是該國最大的汽車集團,連法拉利也是旗下。中國需要汽車產業技術,而意大利可以是提供的話,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國,那就互惠互利之便。另一方面,意大利的港口,才是中國最想合作的,有如昔日古絲路的營銷手法。昔日有威尼斯,今天也有熱那亞、第里雅斯特。中國產品一上岸意大利港口,然後輻射到歐洲其他各國,有利交易成本降低,加強競爭力。

這次中國能夠與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的首個合作的歐洲國家,套用近年中國最喜歡的一句「中國最終成了贏家」,這不能否認。這個如意算盤打得響,意大利要賣家當,是否不是味意,只有意大利人才感受得到。過去二十年意大利人口一直俳佪六千萬人口左右,增長不高,在一些意大利農村,年輕人口減少,長者多,這樣經濟活力也相對應降低。這都使該國經濟難有起色。現在要賣意大利的家當,有如一個昔日沒落貴族,外表是風光的,有頭有面的,但內裡的,有苦自己知。

但你賣要家當,就要有取捨,如你的「樽鹽」,看意大利記者被要求滅聲便是一個例子。

其實意大利隨時是歐洲未來的一個縮影,也說是歐洲的一個折射。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曾經風光一時,經濟、政治、人文價值,都是全球領先的地區,但家勢逐漸走下坡,如何擺脫這種困局,歐盟各國一直煩惱不堪。今天的歐洲,有錢還是要「樽鹽」,是兩難局面。

伸延閱讀
一帶一路:意大利成為首個加入中國全球投資項目的G7國家
中國官員威脅意大利記者遭反擊:我們不是在北京
無視美國反對,意大利加入中國“一帶一路”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