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0日星期一

海外華語轉變台山話、廣東話、普通話

祖父早年在古巴生活,是典型民初時期到海外謀生的華人血淚史,有人到南洋、有人到金山,還有是古巴,由於當時古巴仍然是自由社會,物質豐盛不少華僑居住謀生,夏灣拿更是著名的中美洲城市。

而當地華人主要是來自廣東四邑,當中以台山人居多,祖父也曾時當地的橋領(因為祖父識字,當時很少華人有受教育),由於當時大部份都是台山人,所以當地人都會認為台山話便是中國人的語言,並不知道中國地大廣博,方言多種,台山話也只是眾多方言之一。正如三藩市華人社區,仍然有很多人是說四邑話,因為當年大部份移居到海外搵食的,就是四邑人居多。「金山阿伯」的故事,相信不少人都會聽過甚至是接觸過,他們大部份人一生都在華人社區生活,很少接觸外界,老年回鄉過晚年,但仍有一些沒有能力的就客死異鄉。這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海外華人寫照。

不過台山話亦隨著老一輩的長者離去,其影響力也減減退去,隨之而來則是另一次的語言轉型,那是移民潮。

到了八九十年代,移民潮湧現,港人紛紛到海外,加拿大、澳洲、美國是主要移民的國家,筆者曾在加國多倫多居住,多倫多港人之多,絕對是一個小香港。這時廣東話成為華語社區主要的溝通語言,華語電視台都以廣東話為主,市長都會說在農曆新年說一兩句廣東話以示親切。也是港人對整個全球華人影響力最大的時期,從經濟到文化輸出都是最大,海外華人特別喜歡租無線劇集收看,「大時代」一劇成為朋友間主要話題。相信這個情形不只是多倫多,其他一些較多華人社區居住的城市都有類同感觀。

九七後,回歸又是另一個轉捩點,港人移民潮逐漸減退,甚至是回流香港,年輕一輩港人回港期望可闖新事業,年長則有些會兩邊走,既有外國醫療福利,但亦可在港居住。而廣東話也不再一定是主要海外華語語言,隨之而是普通話,隨了是大國崛起外,國際社會對普通話認定為中國的主要語言,因此也重視普通話,而更甚是中國的大量移民,以前在華人到外國購入樓房,把當地樓市炒起,是港人特色,但近年來這個角色便由國內人士取代,中國大量移民移居海外,當中都頗為兩極化,反而中產則較少。富之起來比起當年港人更甚。普通話也成為華人主流之一。電視台也有以普通話廣播的節目。

時代不停地轉變,語言使用會隨著社會發展、政治因素而變化。在海外生活,但是語言並不一定是絕對性,因為當中語言所含蘊的文化歷史是很細緻,而且很有耐力,不是一下子話沒有就沒有,家庭教育文化都可以保存方言,有時候你見華裔小姐來自三藩市時,他們說中文會有少少台山話的口音,這就是家庭教育下留下的一種文化特質,祖父母可能是教導他們說中文所留下的一種文化特色。多元文化是人類歷史上其中一樣珍而重之的事。滅絕或者消音都是每每在一個專制或者黑暗時期的社會才會出現,寬容才會是盛世的表現。言語使用是由社會去支持和發展,不是由一種政權去壓制,這才是應有的執政和社會包容氣度。

2 則留言:

  1. 搞不懂為甚麼要滅掉方言
    東西南北的文化差異不會因方言消失而完全改變的...

    回覆刪除
  2. 當年專制如秦始皇也統一不了口音,強國官爺似乎有點自大過份了。

    我想,變亂口音根本就是人類所受的天讉,似乎未見有人可以改變得到。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