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

維基百科關閉一天的意義

全球最大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在一月十八日美東時間深夜決定關閉二十四小時。以示抗議美國國會考慮通過新的盜版法案。

在本港版權條例正有意修改而引起社會極大迴響時,認為網絡二十三條出現,美國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在互聯網日益發達,資訊服務的多樣性,現今的版權概念其實已經變質。資訊分享成為了「新文明」的開始,也是人們要走向另一種的社會文化,過往知識產權是資本主義其中的重要基石,但到了這個時代,這概念未必全面地可以實行,至少技術上已經不行。例如BT技術、即時傳輸以及不同形式的互聯網分享技術足以改變了整個世界。

當然會認為人個作者辛苦地創作了一件產物,但被復製而得不到回報,是一種作者其自身資源上的剝削,這是理解得到,因此版權擁有是可以給予原有人的保障。但是過份苛刻的條文卻有機會成為創作力的極大阻礙。

其實歸根究底是這些所謂的保護知識產權,是不是只是第一道借口或者幌子,最終是對資訊的限制才是真正核心的重點。

這是因為近年各國政府對民間的限制越來越大,這不論是一些專制國家,連大家認為開放國家亦有同樣的情況出現。

人民與政府的不信任甚至是敵視,這個狀態近年來越見嚴重,也因此全球各地都出現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上的民間抗爭如茉莉花革命、佔領華爾街行動。

互聯網是人類最後一個最開放的環境,也是最後的堡壘,這個自由角度面臨著另一次的革命,不同程度上的打壓是對互聯網的一種嚴重破壞。幸好這個地是一個活力極大的地方,不過大家也要認清一點,互聯網並不是大自然生態,是人們創造出來的,其局限性也是可以由人們去決定,倘若有權力者嘗試去限制或加以管制並非沒有可能,而事實上一些國家已經面對這問題。

這次只是落到美國身上。

記得挪威建造了一個種子庫,是為了保護人類的農作物,以防有全球性生態災難發生。互聯網其實也是需要好好去保護,因為這兒也是人們最後一度最自由的天地,但所擔當保護的不只是由一個國家去負責,而是全球使用互聯網人士去承擔,你或我也有份兒。

堅持捍衛資訊自由發表行為。

伸延閱讀
English Wikipedia anti-SOPA blackout

Wikipedia joins web blackout in Sopa protest

維基百科關閉一天抗議新法

維基百科將關網站抗議美反盜版法

3 則留言:

  1.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言論、思想、網絡自由當然很重要,
    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兩者如何攞到平衡實在不易!

    回覆刪除
  2. 同意這涉及道德議題,因此有多些辯論最好。

    回覆刪除
  3. (題外話,我比較樂觀,不相信互聯網就是“最後的最開放的環境,也是最後的堡壘”。相信將來一定有更開放的環境。)

    不過,「維基百科」這件事,我倒想了解了解多點。至少,我覺得這個/類開放環境是絕對值得捍衛的。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