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1日星期六

微軟最想Google推出的Chrome系統的時候

十年前,微軟VS Netscape,十年後微軟VS Google,可見微軟十年過後,它依然沒有被對手打低,即使大家不情願用它的產品,但仍可見微軟產品的確有一手。

現時Google說要推出新一代的作業系統,名叫Chrome,表示要對打微軟的最強產品Windows視窗。不少人認為是的微軟的一大威脅,但事實卻未必。

資源投放是一個現實的事情,微軟所投放的資源是幾十年的基礎,但Google要在短期(對比微軟的經驗),是不可能的任務,Gmail也是等三年才剔除Beta這個名字。Chrome的產品第一版必定難以吸引用的的喜歡價值,除了是以開放源碼推出市場。

但要是開放源碼,那以現行手法,必定是使用Linux,但為何Google又要推出多一款的Linux呢?市場不是已經有多款Linux嗎?最成功就是Ubuntu這個南非Linux桌面版的作業系統。Google如果說是要做not devil things,做善事,那不如一起投放於Ubuntu好過,那自家推出產品明顯是以自己策略部署自居。

其實Linux多年起家,仍然走離不開只在伺服器上成功,桌面仍然是小眾玩意,那可見到桌面市場並不易為。

當每人都認為這著是挑戰微軟,Google是走了一條不歸路,因為作業統不是Google的強項,互聯網才是自己最強的武器,走入人家的地盤是並不明智,而且也不是俱有創意能力,即是走品老路罷。

Google是要走藍海,即是一個從沒有人嘗試成功的地方,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已是微軟天下,google要走另一個地方,android其實是一個不錯的路,因為微軟在手機上並沒有絕對的領導地位,其他品牌也沒有絕對佔有率,這個市場仍然是戰國時代,要殺出新片天也有一定的機會,因為大家的門檻一樣,可以平起平坐。

生怕Google投放這個資源可能對該公司的成本上升卻拿不到回報,其實Google可以走互聯網產品如瀏覽器以及web服務才是上策。

微軟其實也嘗試找新方向就是全新的瀏覽器Gazelle,它說這個是一個作業形式的瀏覽器,把瀏覽器提升到作業系統的概念,這是未來互聯網產品應該要走的路,當然能否成功卻是另一回事,但有這個遠見,比起Chrome是較有看頭。

2009年7月9日星期四

o靚模與MJ的流行文化

如果留意娛樂新聞或者基本上可以不用特定看娛樂新聞,都會看到近兩個星期本港和外國資訊都會有大量兩類新聞,包括本港的o靚模熱爆全城和追思MJ。前者近日被無限上綱認為傷風敗德,後者則無限婉惜。

o靚模的出現其實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只是市場需求以及經濟影響才出現的相關產品,的確o靚模視之為商品並不為過因為這是傳統娛樂事業下出產的消費性產品,基於市場需求,如賣性感、年輕是賣點,樣子則可以個人感觀而見仁見智,但的確會吸引一批消費群。此外這批模特兒的價格俱有競爭能力,其原有的的經紀代理人可以低價促消向客戶推廣,企業在市道不景的經濟環境下仍要做市場推廣時卻要緊縮開支,自然需要找新鮮但價格相宜來代替原有推廣代言人,所以這類新興模特兒便能夠隨之而起。另一方面本港的時裝市場再不是七八十年代初的篷勃,當年電影「再生人」由張天愛飾演模特兒,便是那時本港時裝界最鼎盛年代,因此需要專業身型的模特兒行天橋,但時移勢易產品息微轉戰內地市場,因此內地模特兒行業在大連會成行成市。

而最讓人討厭就是指這些新興的模特兒什麼傷風敗德,影響行業,那實在有點太過抬舉他們的影響力,首先市場主導怪得誰,競爭能力是市場調節,而且市場是變化多端,這類模特兒並不會長期處於競爭優勢,必然被另一種新興產品蓋過,反觀批評他們的原有模特兒或者演藝者門又是否有反思自己為何少了這種競爭優勢,或者需要轉型尋找藍海天地呢?

那又看看MJ的追思會,這個追思會簡約但呈現感情,他的一生的確傳奇,有好有壞,但不能抹煞他在演藝事業上的成就,過了一百年後必然成為一種傳統文化的表象。而且MJ的成功也是美國精神的一種成功,如MJ的反地心吸力傾斜舞步,並不是用Wire,而是用一種特定的舞鞋才能表演出來,而更甚的是這種技術MJ已經注冊,可見美國的知識產權的尊重。而追思會其實是體現在一種資本主義的精神面貌是容許不同形式的尊重,當中可以溫馨、幽默、細緻感情,但最終目的就是尊重過逝者,也是資本主義的自由可貴特點。

o靚模和MJ都是一種現今世代的流行文化,一些文化是會隨著社會的改變而慢慢潮退,但亦有一些文化能夠歷久不衰,當中包括產品的是否可以保持在一個自由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俱有價值的總有人欣賞而留下來,價格貶值者總是被市場淘汰。

Michael Jackson - Billie Jean,歌詞有點搞笑

由於版權所限,不能嵌入於這網誌當中,MJ在自家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是演藝人當中最懂得保護和銷售推廣,是很有遠見。

2009年7月7日星期二

意大利總理貝盧思科Silvio Berlusconi滾出禍來

很多時古語有句話「英雄難過美人關」,好像是褒獎詞語,但其實背後意思是「英雄爛滾惹禍來」才真。近日意大利總理便是一個好例子。

常說意大利男子是大情聖,其實係咪即係好色呢?男人好色實屬正常,性事是人類基本行為,並不需要禁止,但是滾到大件事就無謂,更有辱國體。該國總理Silvio Berlusconi滾女實在全球知明,無他,意大利多名模集中地,點會唔心動,正如上至中環,下至油麻地都北上搵北方佳麗之際,全球男士爛滾都相信是真理長存。不過他搞到面臨下台,又傳出貪污就真係不知所謂。

現在八國集團更要求意大利剔出集團之外,要求由西班牙取代其地位,定於週三在意大利山城拉奎拉舉辦的八國集團(G8)峰會籌備活動一片混亂﹐致使其他成員國要求將意大利除名的呼聲越來越高。在距離峰會召開只有最後幾週的時候﹐由於意大利未制定出任何實質性的議程安排﹐美國接過了此次峰會的籌備任務。

當然這個鑊並不是要個總理揹起,但是最後的責任也是由他負起,自然會聯想到因為滾得多,「日務」也放下,只會沉迷「夜務」滾天光。

不過另一個角度看,他實在唔野少,其實他都花甲之年,1936年出生,但是仍然「老當益壯」,香港搵四哥賣壯陽藥有其「公信力」外,在意大利也理應找他罷,意大利有關的男性食品公司,最好是見他一下台就即時找他做代言人呢,相信號召力之餘,更有公信力。或者以Silvio Berlusconi意大利富豪,他自己推出個人壯陽產品也不定,實行自Prada以外,另一震撼全球的意大利國寶,在政治舞台發揮不到影響力,在床上的陽台都可以找出一片天。

真係做得佢個孫女啦。

2009年7月5日星期日

中共一次蝕啅的「綠壩橋」

七月一日,七萬人上街(比預期中少,實屬正常),同日內地信息產業部又說叫停「綠壩」,兩碼子不同的事,但是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尋找一個自由可貴的新中國。

其實這次搞綠壩,中共是一次蝕啅賠本的一次政策,起初推這政策時,的確會是很有著數,因為一雞幾味,首先是可以對內地人民拑制言論,可以讓加菲貓、毛主席人頭相都可以「河蟹」掉,第二便是對內地的敏感話題即時「河蟹」掉到大海,更可以將有關資訊射到去中南海,來一個現代版「東廠」,第三就是可以抽油水,這款軟件若全國安裝,比起你這個微軟視窗好賺一百萬倍也不止。

但想不到這次獻計弄巧反拙,連自己政府部門都反對,而更甚是內地網民來一次大反擊,甚至有著名國家級藝術家艾未未出來反對,更甚的是外國商務團體都少有地出來say no,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次中共蝕啅會更甚對內地網民來一次曲線教育,就是讓網民知道什麼叫做言論自由的可貴與團結是力量。當然綠壩暫緩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只是因為暫緩執行而已,當局必定會再來多次,而且會更周密甚至更為嚴緊,如先以一些學校、民間慈善機構之類落藥,因為這是最少的反彈聲音,然後再慢慢伸展下去。又或者不動聲色地向各主要企業落藥之類。

但可以肯定是「只許並官放火,不許平民點燈」,政府機構必定可以豁免這種軟件安裝,然後會美其名說政府沒有人使用不良訊息,所以不用安裝云云。

這條綠壩橋想法是頗順中共思維而發展出來,但是卻並不是主流思想所想的手法,這種上而下的執行力在這個世代不合時宜,連內地都不行,可見這種管治手法開始進入一個頸瓶位,甚至是十字路口,未來中共要繼續強力監控言論還是放手不管,是中共高層一個頭痛問題。

如果沒有綠壩,內地網民反而沒有這種公民意識抬頭。不知道誰獻計搞這次政策,真是唔衰羅來衰,蝕啅莫過於此。

2009年7月4日星期六

信報三十六年頭

要說到與信報一起成長,未免有點誇張,因為我小時候並沒有接觸這份報紙,甚至沒有聽過,直到在外國唸書時姐夫買了這份報紙,第一次看便從此愛上了這份報紙。

薄薄的,字很密,少圖是信報的特色,但隨著社會改變,圖像也開始多了,但是圖像仍然不是信報的賣點,文字依然是信報的主打。這份報紙有一個很好的優良傳統,就是不分左中右派,都可以在這兒發表意見。也是現今社會上最難能可貴的一份有水平的報紙。

橫看其他報紙都沒有這種報格,即使是大報如明報、經濟,聲稱中產與中立,但是當要埋位時,仍然有政治取向。

有幸能夠為這份報紙出過力,雖然所寫的內容並不是該報的重點項目,但可幸的是寫這些內容也是本港市場上較為少有的內容,因此是需要值得刊登的。

記得回港正式的第一份工便是在信報,也是唯一一次申請記者的工作,其他報館也沒有申請。這是幸運當年他們需要較年輕也需要一些科技認識的人,才能夠有幸進去,相信以我這種級數,根本是不能踏進這個門檻,因為知道後來入去的新人,個個都有料到,只是我絕對的二打六。

七月一日是其報慶,再沒有份兒慶祝,但也對這報紙有其情意結,每日看它是自己的精神食糧,若果當日沒有看過,心情總是有點忐忑的,很奇怪的感覺,難道我中了降嗎?

能夠為這報紙寫東西,多少是有虛榮,人就是這樣貪名牌。所以總有很多人拿著這個品牌到處招搖過市,因為身價自然高,市場叫賣力也可以多兩錢。

2009年7月2日星期四

賈樟柯「二十四城記」體現中國五十年變遷

最近看了三齣電影,包括港產電影「矮仔多情」,西片「變型金剛2」以及內地電影「二十四城記」,最後還是寫這篇影評,因為看這戲多少是讓大家了解現時內地的國情,可以學習。

這戲是一套半寫實紀錄片的也影,當中演出者有真人演出,也有由演員演出,但個人認為以真實人物演出較有戲味。電影是講述成都一個落後的廠區最後被一個大型集團收購並發展住宅項目,因此這廠房區便要搬遷,而這個廠的故事由此展開。

這廠較為特別是因為該廠房是製造空軍飛機的,因此特別敏感。電影的劇中人不少都是在這廠工作,他們描寫自己在過去於廠的生活點滴,從而反映廠的變遷以反映出中國在這五十年來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環境改變。

當中演員陳建斌一幕是講述他是廠中的一位經理,在這廠渡過他的人生,其中是他小時候的一段小插曲,寫出當年周總理過世時對內地社會的一種強大影響力。還有改革開放對八十年代內地人的一種新衝擊,如台灣及香港的音樂對內地的影響便是一種社會文化反映。

值得留意是陳沖飾演的「小花」一角,她是文革下人物代表,一位美麗但年華老去的小姑獨處,人生就是在420廠中渡過,因她的美貌成為廠花,但最後也找不到對象,文革結束間接影響了她的一生。

這戲以側面的描寫中國過去五十年的變化與變遷,包括韓戰、越戰、文革、武鬥、改革開放、下崗工人、暴發戶社會等等,這些問題都呈現於觀眾中,導演嘗試以一種半傳記、半紀錄來道出故事,而且更強調利用較含蓄型式來展現出來,企圖強化中國在這幾十年改變中的一種淡淡哀愁感。

戲中的配樂不俗,是台灣歌手林強作品,清新而有時代感,值得一聽。

從「巨乳排球」到「矮仔多情」的港人自貶心理

或者看電影會說是理解一個人的品味。看王家衛電影代表你高檔,看王晶電影代表你草民,看楊德昌代表你深度,看李安電影代表你知識份子,看艾慕度華代表你夠先進入時。

以上種種當然是單一化以及平面化的解釋,但是近年香港卻興起一種對自己電影身價貶代的心理。

「你看港產片呀?乜咁cheap架。」
「你看日本偶像呀?你好潮呀。」

最近兩齣電影好自然有兩種分野。

「矮仔多情」 一齣低成本的港產電影,但是電影其實就不應該用成本作掛勾,因為電影是以創意為主而不是金錢作指標。可惜港人對年對港產片的心態取捨就是這個意思。

主觀思想認為收看這類型港產片是cheap,沒有內涵,低級趣味等等。但其實笑片為何要分低級趣味與高檔品味呢?以前不是有追女仔嗎?為何現在個個突然變身個個扮中產,個個IFC、Elements呢?
但可笑的是西片卻有大量這類形的電影,但卻可以視之為「西片」原故便可以免疫,而且還可以說是「好笑」,夠「鬼馬」作為好看的因由。

「巨乳排球」,因為有日本童顏巨乳美少女綾瀨遙做賣點,自然有捧場客,而且收看者並不會認為這套電影有什麼問題。我並不是「光明社」,而這戲亦沒有賣弄巨乳鏡頭,只是內容「隱含」心態,還說這是「厲志」電影。
但如果是要看老師的咪咪而努力目標,這不是sexual harrasement嗎?

看日本片可以視之為追趕潮流,即使電影的核心內容有過火之嫌,但看港產笑片只代表你cheap精一名。

香港電影並不是這樣,看電影並不是要看品牌來定奪,而是看內容去評價,不論港產或者海外電影,心態平等看待,才會有一個清楚選擇電影的權利。若二元分法,只會讓自己看電影變得更為窄頻。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