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9日星期三

加拿大一記

九十年代,我在加拿大多倫多唸書,那時是留學生,一住數年,所以當地的人和事有兩毫子的記憶。

那時候是加拿大最差的年代,經濟不景,失業率嚴重上升,社會怨氣極重,由於正值移民潮,大量香港人移民到加拿大,由於需要居住,所以當地樓價持續上升,當地人視港人既帶有仇,但又恨何解你們這麼有錢,可以一氣買三四千呎大屋,四五十萬加幣面不改容。(當然唔係我)

除了是經濟衰退外,另一個使九十年代的加國面臨一個問題是國家分裂,就是魁北克省要求獨立,這個問題掙拗很久,魁北克最後全民公投,結果是仍然留在加拿大。而掙拗期間,議會當然有強烈的討論和辯論,你一言我一語,辯論之激烈和火紅面熱,其實和香港不相伯仲,甚至更激都有,因為總理說話時可以比人噓但個總理仍然照講可也。但雖則是激烈的社會分裂問題浮到上面,但是從來都不見因為社會分化而出現社會動盪的問題出現。國家仍然是一個安全的社會,這就是人家值得到我學習的地方。

理性不斷地討論,反覆論述,如何掙拗,社會的安定是當時加拿大仍然保持日後的發展重要方向。

或者看了這文後,必然有人認我是很保守和甚至是土共式心態,但是社會的進步,並不一定要激進,激進當然可以有,但絕對不是單一,社會是一個多元化,你可以激進大鬧,絕對可行,因為這是體現到大家有自主的權力,但另一方面亦可以透過對話和激辯達到想有的效果。

相反政府亦絕不可以同樣以暴力形式來對民間消音,也是絕不可取。因為這樣會更反彈,因為在自由社會當中,越壓會越彈,這種道理,政府必需理解。

其實要現今政府接受社會市民的批評,其實很簡單。

只要將大量臭屎供諸於世,便是最佳的方法,很記得黃河生一案便是最佳的例証。傳媒的威力到現在仍然很大,天匯一事也是其中以傳媒找不足而得出的結果。

現在互聯網的時代來臨,媒體不一定是報紙,當互聯網出現臭屎,市場主導的商業社會傳統媒體必然會「被迫」跟進,否則便脫離了市場價值。

1 則留言:

  1. 他們說"有抗爭才有進步"
    靜坐是一種抗爭, 但突然成群坐到電車路. 這種抗爭不會得到很多市民讚同, 還是以道理說服市民支持才是上策.
    的確互聯網比傳統媒體容易"出現臭屎".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