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3日星期日

中國化工與Syngenta併購的利與弊

中國企業歷來最大宗的海外收購是中國化工與全球最大農藥生產商瑞士的大型企業先正達Syngenta達成430億美元收購協議,這單收購可謂顯示出中國在全球併購上進入另一個歷史進程,當中有利也有弊,日後兩者在企業文化上如何融合以及在策略上如何營運,都會是不少可觀性的參考。

中國收購外國企業早已不是新鮮事,當年聯想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便是其中一件特別事,現在看這個收購也使聯想可以跳級以及提高其國際業務上的發展,現時不少外國企業依然是使用Lenovo而沒有因為是中國公司而放棄用,可見也有成功例子。

而近年海外收購的速度更見凌厲,而這次中國化工收購Syngenta更是引人注目,當中收購價錢之大以及這些業務仍屬敏感,此外近期中國融資和中國經濟都引海外關注,因此中國化工收購行動便多了一點佈局聯想。

西方企業進行收購,當然會與銀團相討做融資,又或者向股東集資等等。但中國國企以及相關企業多了一份特別能力,便是可以向國家借貸,因為國企有政府支持,如透過政府的基金、擔保等等,這種優勢,西方企業便較難做到。所以中國企業近年便可以利用這種方式來進行海外收購而無往不利。正因為這個「阿爺後台」,西方銀行便願意提供借貸予這些企業,這種循環更促使這些收購計劃。

但是近年國有銀行的資金和資產龐大,以及國家要求這些銀行走出去時,很多時都會由他們領軍做帶頭融資,西方銀行反而成為二線邊皮做小型貸款予企業角色。這樣站在國家層面上,絕對是很有體面,銀行高層也會受到讚賞,隨時扶搖直上。正因為這樣也引起了很多不少壞賬,是利是弊,往往是一線之差。

中國化工沒有上市,是國有企業,更是全國最大的化工企業集團,國家企業向來喜歡造大造什麼之最,但因為這樣使國企形成龐大體積但效能低劣,不少國企出現嚴重虧損,中國化工盡管作為中國最大化工產品生產商的中國化工沒能持續實現盈利,並且在去年前九個月虧損3,100萬美元,可見這次收購其實是以小吃大,是蛇吞象的方法。因此收購沒有可能是透過公司本身,而是必需進行發債、借貸才能成功。而國家的擔保便是受人關注。

市場有指中國化工向絲路基金敲門,而絲路基金入股意味著阿爺放水,其他銀團便自然願意提供貸款。

但是基於該企業仍未有盈利以及這次收購資金之龐大,其日後的壓力是非同小可,隨時會出現難以還款的情況,最後中央便要出手,到時會有人人頭落地及下馬。

但是要留意近期中國的經濟下滑,外海評級對中國也給予一個負面評語時,這種不確定因素其實是對這次收購甚至倒轉是反映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路向。即是這次收購成功以及最後實現到盈利的話,顯示到中國可以解決到經濟下滑的問題而擺脫了衰退惡果,但因為收購後營運不濟或者還款能力下降甚至違約的話,便顯示到中國經濟真正面臨所謂的「支爆」狀態。

正因如此所以中國化工的收購和營運成功與否以,其實已經不只是這間公司,而是反映了當今中國經濟環境。

不過這宗收購都不只是要看融資以及中國一方,其實美國亦會插一手,因為美國會認為這次收購是否涉及到一些國家安全的問題,此外美國農業巨企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mpany都未必想這次收購成事,始終這會是潛在對手,因為農業發展其實是牽涉到國家安全,中國化工到時可以獲取不少生物高科技技術,並以中國的低價傾銷到海外,這種翻版高鐵手法,現在不少西方企業都生感害怕。

想不到一次收購可以有如此複雜,所涉及的利益已經不只是單單一宗商業行為。

伸延閱讀
中國化工全球並購靠舉債 風光背後隱患大
中國化工與先正達達成430億美元收購協議
中銀監主席認為下調中國評級屬誤判
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將中國債務評級降至「負面」水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