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東華三院的創新推廣「東風破」

東華三院是港人最熟悉的團體,「歡樂滿東華」更是我們的本土文化,不會寫是集體回憶,因為這個節目一路都有,而且也不會停止,因為這種節自是港人值得驕傲的事情。

不知是東華三院的作風,還是它其文化的獨特,它在發揮媒體的功能上,總有新意念,這次開拍一套電影來紀念東華三院成立一百四十周年,而故事獨到而且拍出其理念,可以說一是個傳統華人文化創出一個新的體驗,值得欣賞。

或者每年或者每十年拍一次東華電影作紀念,故事絕對是可以多不勝數,長拍長有,好橋。

故事是講述海外華人回歸尋根與傳統華人對於落葉歸根的心態,而導不同年代的華人在其經歷的故事,導演利用數位不盡關連人物來串連起來的一個華人(港人)的小歷史。而主旨是帶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愛,也體現出東華的社會的責任。

此戲的優點是並不「硬銷」,不會有個總理走出來說「東華服務點點點....」,只是拍了東華三院能夠提供的場地,其實都很足夠,也發揮到其宣傳作用。

而且更重要的是故事寫出其真實歷史,體讓人心領神會。

導演這次在選角也不差,至少搵官恩娜是討人歡喜,而且還要solo結他一幕都不錯。而泰迪羅賓的看守者一角也恰到好處。此外該戲找一些在平時並不常見的演員如苗可秀為其中一個重要角色其實是有其優點,使觀眾望這些久違的演員上演,來了多一點實體感觀。

該戲的影像和配樂都值得一讚,唯一有少少不大好是拍舊時情節,太過「花樣年華」了。

東風破這戲的拍法其實頗有情懷,當中街景亦拍得挺美,可以作為「中環」旅遊電影景點。

P.S.如果觀此戲的觀眾是台山或者四邑人,會更感親切。
大家在飲王家衛電影奶大的話,上海話完全是高檔格調的方言,反之台山話在民間文化中是「金山阿伯」的老人落伍方言,但這次東風破卻有打破了這個「傳統」。

東風破

1 則留言:

  1. 我想老人家看了會帶來一點唏噓,
    中年人 (80前)是一種回味,
    年青人則不得而知,
    不過,
    相信這是套值得看的本土電影~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