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Facebook與Google的各走極端

現今在互聯網世界上,只見兩間公司是最有前途和錢途,就是Facebook和Google,者前以客戶量見稱,後者以快速見稱。這都是互聯網產業上其中最重要的優勢,但有趣的是,兩者都奉行不同形態的理念去吸引客戶,才能夠成功得到消費者的支持。

Facebook的重點:留在網站越久,對網站越有利,越能夠產生商機。

Google的重點:越要用家在最短時間離開該網站而獲取最適合資訊,才對該網站得到商業合約。

兩間公司的營運模式都不同,但同樣的理念是貼身服務到客戶最想要的事情和東西。

電影「社交網絡」並未在港上演,但以金像導演開拍和題材吸引,必定吸引了很多眼球。facebook的開用時,其實並不看好,為何會如此多人同意將自己的資訊與人分享?但加入後,而連繫者越來越多時,這種黏貼性便成為最有力的賣點。而越多人在自己的社群,便越難逃走,忠誠度便隨之而來。而留在網站的時間和間接的接觸便更多,這樣公司在此開發的數據和資訊便更為精準。
能夠銷售的服務、廣告便可以無限想像空間。
這並不是拜「技術」所賜,而是人類的心理行為的創新模式。

Google起家並不是什麼人群對象,而是做好自己的吸引客戶,如何將最適合的數據和資訊讓搜尋者接觸到便是這公司最重要的目標,快、精、準是該公司最要的東西,而他們的「技術」也的確做到,甚至有時候比用家的需要更走多了一步。如google map、google earth、street view便是一例。以上的並不是以客戶群的數量來發展,而是以純技術方向的取勝,這和Facebook的心態略有不同。
當服務越精準,用家便樂意使用,付費的服務也自然隨之而生。

但兩者當然也有其共通點,就是當數據和客戶群幾何級數在增加時,他們的功能便更見精密,隨之需來是他們自身的資產值也幾何的上升。

近最Facebook發表了「新的電郵服務」,聲稱會整合所有通訊服務,能否成功,都是未知之數,因為google也曾經開發的google wave,也不見得有什麼大進展。整合通訊是多年來不同公司都很努力在做,協作功能便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但是現階段仍未見到一個軟件、服務真真正正是完全地整合成功。

或者用家心態根本不想整合,只想簡便。那就是很不同的方向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