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星期五

從政者理應使用Facebook Timeline

Facebook最近推出了一個新服務,名叫Timeline,顧名思義這個功能就是提供用家過往在Facebook的歷史事件薄,用者在Facebook曾經寫過以及提供過的資訊都會一一呈現出來,這項服務並不只是用家自已個人可以看到外,連朋友都可以看到自己的過往Facebook歷史。

你寫過什麼、你Post過什麼、你Like過什麼、你upload過什麼、你改過什麼status都可以在Timeline上出現。並且以月份幫你分類。逃不過法眼。

作為普通用家,這個功能其實是挺有趣,可以回望自己的經歷的人和事,就是你「那些年的日子」,自己也用了,感覺就像一個縮影的個人生活回顧。

Facebook其實自google之後,另一個最大影響力的互聯網服務,這影響不只是一種消閒商業服務,還涉及了經濟、文化與政治,這是因為Facebook的理念核心並不只是科技,更重要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所以涉獵的範疇就會更大。從今年的阿拉伯茉莉花革命,這便展現出互聯網所帶來的威力以及Facebook和Twitter這類形的社交網絡服務對政局的改變,這是不能忽視。

政界不少人都會Facebook的戶口,俄羅斯總統更在其Facebook戶口發表其個人意見有關近日該國選舉舞弊的言論,可見Facebook其實已成為另類的外交政治平台。本港的政客不少都有Facebook戶口,早年政府官員更幽默地說在facebook開一個數小時的論壇和人高談闊論,但不知這些社群服務卻沒有時間限制。可見本地官員對資訊科技的認知和後覺實在是古羅馬時代。

由於政客或者政治家都視互聯網是一個重要和最大潛力的市場,他們紛紛加入社交網絡以能夠攏絡支持者又或者以這個平台發表自己的政治理念,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方向,因為這種平台的優點在於互動,彼此可以互相觀察,才能夠達到相對上的平等的發展平台。

而政客在Facebook所發表和說過的言論便成了他們自己的政治責任和資產,對比起街頭論述,多了一份實質支持,不會話說了但可以忘記自己的言詞,又對能起電子媒體的訪問,更添了一分直接。但過往沒有Timeline這功能,要找回昔日的說話和記錄,其實是挺費時的。

但是Timeline便可以做到了。

政客使用Timeline便可以成為他的真正有記錄有資本的個人政治資產。選民和普羅大眾只要透過這功能便可以翻查政客們在過往的日子上說了什麼話,提供什麼方案和理據。這種實在而又方便的核查記錄服務,對市民來說的確是一種德政。

那對政客呢??

這要兩睇了,對手可以視之為黑材料,找對方痛腳。但是作為一個有擔戴的政客,卻可以視之為一個最有力的平台,因為這便可以成為自身政客生涯中的Resume,如果有政績,一出即可。當然政客也有犯錯時,這樣便成為了不能抹走的「那些年」。

原本在標題上想寫上「從政者強制使用Facebook Timeline」,但是回想這是每個人的個人意願,實在不需要強制與否,這是選擇的權利,個人的決定,假若不用,民眾心中也知道什麼的一回事。

伸延閱讀
臉書Timeline正式釋出 可用一週時間慢慢設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