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

朱經武的肺府言論

科大學校朱經武即將卸任,回美國繼續他的超導體研究,本港少了一位國際級校長,不過知氣不是重點,但他的說話卻很有力。

他指出港府對科研發展不夠投入,力度不夠,我極之同意,因為多少間接見到本港科技行業的興衰。朱校長認為港府很多時是捉到鹿唔識脫角,這是事實,很多時香港的科研都很難將之商品化,而且香港投資者沒有動力投放於大學的科研成果,只著重應用成果,那這是說不理上游產業,只想下游產業賺錢便算。

從前寫文章時,在二千年時,因為科網大熱,很多PR公司會找記者做訪問,不少科網上市,做訪問真很是很多,很多都是本地公司,那時熱錢擁入,搞網站是一條新路向,當然這些望去是熱錢,因為沒有足夠科研技術,是搞不起整個產業,最後回到基本。

到了現在科技版記者寫的文章,如果要是本地創作製品,真的少之有少,PR給記者的公司都是海外公司,如果記者想寫一些俱技術性的科技新聞,還是要靠外個資訊,這可見到本地科技的不足度很嚴重。本港科技公司或者資訊科技公司都是以支援服務為主,很少打正旗號出產品或者售賣服務、應用者件,並不多見。

那是因為香港沒有這個土壤,單是一些有商業性的研究機構(可以是半官方)都很少出報告,台灣有itis資策會寫了不少報告,當中是科研轉商用,以及市場研究的報告,其實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內容,那香港呢?理論上生產力促進局是可以負起這個責任和發展這方面的工作,而且更可以視之為一個商機,例如協助企業撰寫科研報告等也是一個顧問服務,可是並不見到這些成果。還要生產多促進局的總裁馮永業是個政務官,這種通識官員去管理一個屬於前膽性的科研發展推廣機構,必定是一個資源錯配。政務官的優點是執行力強,但發展力與創造力,可謂從未見到一個有見識的。

這是知人善任的道理,可惜港府一直沒有這個概念,沿用了英式殖民管理架構,但是卻勿略了過往政務官在殖民時代地位和功能,當時政務官仍然是執行力為主,策略發展依然是由英國來港的官員主政,但英國官員卻沒有對這批政務官進行「創造性」的訓練,只當阿四看待,這種文化到現今沒變,所以得了今天的錯配結果,是有因有果的。

朱校長的一番話,港府是需要深思細想,而且不只是想,還要引入專才人員,不是AO萬能的,通識官年代已經不合這個時勢,是時候改變。

伸延閱讀

港發明內地搶手

創新科技署回應朱經武言論

5 則留言:

  1. 香港搞創新科技只意政府喎,死得啦...
    朱經武校長在位,政府都無乜搞到出黎,當朱校長走了之後,國際級人才買小見少,到時情況更加唔駛諗.

    回覆刪除
  2. 苦瓜兄
    香港人才培育實在是迫近眉節,但港仍沒有一個平衡發展的機制,單看個個24分都走去恆商就知,日後讀科研學生尖子會更少。
    我係大學校長都冇興趣來啦,這樣單一化。

    回覆刪除
  3. 70年代, 最優秀學生選修物理/化學. 80年代, 最優秀學生選修電子/電腦. 90年代, 最優秀學生選修商科.

    回覆刪除
  4. 70年代的師兄師姐今時今日的情況我就唔多清楚,但80年代那一批選修電子/電腦的,今天很多都失業或者一早轉行了...

    現在新的一代多選商科,他們好可能會重滔前靠的覆轍...哎.

    回覆刪除
  5. 品質兄
    男人係咪有時真係最怕入錯行呢?哈。

    苦瓜兄
    如果阿公仲仍然日日射水來港,商科仲可以有幾年玩下炒賣既。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