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

「舌尖上的中國」找出久違中國人情味

按我分享

早兩日在Google trend上看到「舌尖上的中國」排在熱門搜尋當中,自然順勢找出是什麼來的。原來這是一個中央電視台近期在國內熱播的紀錄片,這片是講述中國大陸上有關食物與人民文化關係的紀錄片,期攝制水平頗高,觀賞價值不俗,值得一看。

在品評這片是說「頗高」,而不是很高或者極高,是因為在拍紀錄片上,中國仍然是後起之秀,在技術和題材以至編輯上,比起英國的BBC老大哥、日本的NHK,或者美國的PBS等,都未能全完可以齊名,但是其品質上,其實已是極大的進步,甚至可以說是喜出望外。
因為我是以本港紀錄片對比。看無線陳志雲到北歐拍的極地紀錄片,其缺乏器材、資料搜集貧乏甚至將一些維基百科資料都放進節目中,然後找藝員在鏡頭上自我表達感觀世界的自言自語無聊節目,而重點只是植入式廣告賣保暖衣和相機,所以「舌」片簡直是頓時變成市場奇葩都仲得。
假若無線有日能拍這片,相信是市場開放之日。

說回這片,它是以食物為故事的包裝來吸引觀眾,從而帶出中國人特有的飲食及其文化生活。剛剛看了第一和第二集,其實都有序,第一集是說明食物的來源,指出中國人食物來自何方,其中一段是講述雲南一位女性叫卓瑪,她是以採集松茸為生,故事當中她很孝順,說到她也怕她的媽媽在山上採松茸的危險,帶出中國的孝心,這種關懷性特別對觀眾有共鳴感,因為母親的偉大始終是沒有變,世上只有媽媽好。另一段是講述吉林查干湖捉魚的故事,一位七十多歲的漁夫在這兒的生活點滴。這湖為他帶來了生活,也是他的人生,查干湖的魚獲比以往減少,故事亦說近年這湖成為旅遊人士的新景點時,它的一些傳統節興就變得更為商業化。這集顯出尋找食物的目的是為了生活,為了溫飽,也是最基本的存在價值。

第二集則講述中國人的主食,這集就更富有中國人特色,因為主食的文化便會突顯出一個民族的特色,五穀及其煮法,又再次顯示中國人對食物的一種特殊創意和投入,多樣化的主食種類讓人感到親切但又新奇。其中一段是講述陝北的一對老人在冬天是賣了一萬五千個饃,這些鏌真材實料,每個饃賣一元,極為便宜,因為其成本也要四五毛錢,但倆老仍然賣得很開心。倆老的樸實無華的情感,感人窩心。

這紀錄片所賣的是一種中國人情味及其中國人特文化角度,過往外國都會拍一些華人的食物故事,但是始終是外方人,難以投入的描寫,這次以中國人拍攝的角度,這便來得更為實在和認同感,這便是成功之處。

當然這片還是隱含存在著傳統中共樣板戲的影子,特別是較為老土肉麻的親人描寫便過於浮面,以及近年各大華人宣傳片中的「百姓燦爛笑容」。不過這種笑容不能否認是百看不厭,因為這些笑容是很實在和真實。

當看著這些故事時,美食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中國,而且還是很親切感,但回望真實我們的社會,卻面對食物安全問題,實在是有點諷刺。此外故事當中的人物,每人都帶著一種純樸的百姓感觀,這種面貌,和社會上現在面目可惡的官員形成強烈對比,百姓老實做工、生活和保護家庭,可是百姓現實上卻是如此無奈,自然觀眾有種心理上投射和期望,以能夠安慰心靈,亦因這樣使這節目更受歡迎。的確這紀錄片相對上是沒有那麼樣板,所以觀眾喜歡是自然的事。

不要以為國內電視台競爭不大,國內電視台之多,是世界數一數二,民眾可以看本地電視台、國家級電視台、衛星電視台等,都使這個市場快速增長,從而使節目供應者不能輕視來呼衍觀眾,所以節目制作水平不斷提高,比起昔日國內節目大幅改善,劇集拍攝認真,紀錄片有進步。但相比起香港缺乏競爭的情況下,節目二十多年沒有進步過,自九十年代初,其實本港電視節目經是停滯下來,如果留意看無線劇集的佈景,和以前沒有大變化。紀錄片更是退步,以前還會有套「寰宇風情」,真正的旅遊節目,但現在以廣告植入去搞什麼飲食旅遊節目,便難以入目。

因為自由競爭之重要便明顯看得到。

題外話是無線近日終於較認真地面對對手的迎擊,所以也嘗試買些有品質的節目,J2台會播由壹傳媒集團制作的「飲食男女」,這個綜藝新聞節目水準挺高,不容錯過。



3 則留言:

  1. 》百姓老實做工…

    這裡面的百姓确實是這樣的,但現實中用魚浮靈、抗生素養魚;用地溝油煮菜;用化學藥劑催生豆芽菜等等等等的也都是百姓呀!所以我才說這是真實的童話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hana
      你說得極對,百姓當中也可以是千萬種。

      刪除
  2. 這個也挺好看,令我想起好久以前的回到他鄉的故事。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