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5日星期二

香港昔日最創新的年代

如果論香港最願意科技創新的年代,應該是九十年代到千禧年,當中特別是在電視、電訊和資訊科技更是黃金期。

九十年代初期,電訊、電視以及資訊科技香港仍然是亞太區較先進的城市,特別是在電訊及電視市場。

港人過去在電視市場只集中兩家免費大氣電波發送電視,但九十年代隨著技術上的發展,衛星電視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空間,當時特別是針對一些覆蓋率高的地方,因為衛星電視可以覆蓋範圍比起傳統的大氣電波發送的免費電視大的得,那意味著市場針對並不只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地區和跨國家。當時本港政府則開放天空,發牌予予商家發展衛星電視,最著名當然李嘉誠兒子李澤楷管理的衛視,如Channel V便是耳熟能詳,由於科技和成本,需要額外安裝鑊型天線,所以公共屋村並未有,但一些私人屋苑則有衛星電視收費,而且也不會以廣東話播放,但其實根本這些電視市場根本旨不在此,而是亞太地區,所以能夠蓋覆亞洲市場,其人口龐大便是真正利潤,國內酒店三星以上可以收看衛星電視等政策,使市場逐步進駐,但往後國內市場衛星電視發展然後追趕上來則是後話。但很明顯是當時政府早已對電視市場抱有開放態度並且目標是建立本港成為亞太地區衛星電視以及電視業務為基地的目標。及後本港大量衛星電視台在港進駐如雨後春旬,如被諷刺A貨香港電視台的鳳凰衛視,華娛電視等也是例子。這些不僅在商業上可以取得成功和擴大本港商業營商環境的國際化,而且也對本港就業市場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這不只是大家以為門面的演員有得著,後勤的製作才是重點,因為能夠提供很大的就業市場,提升本港就業市場品質量。即使在董建華主政初期時,本港電視市場仍然有可為,只是他沒有能夠管治的技巧從而消失於本港政治舞台。

本港電訊市場更是世界先進之列,這都是拜開放競爭所賜,由長途電訊打破壟斷到固網電市場開放,以及流動通訊服務的開放競爭模式都是值得港人驕傲,因為這些業務發展,收購合併再分拆等等,都是以市場作主導,亦因為市場主導而能夠讓市民獲取世上便宜但服務質素亦佳的電訊服務。

回顧流動通訊市場,更是最佳示範,由於流動通訊市場是極為新興產業,連當時的本地龍頭香港電訊亦未有經驗,不同的投資者便進駐市場,大家算屬於一同的起跑線上走上去,最為稱許是Sunday,可謂是大衛大戰哥利亞,一如城市電訊鬥香港電訊一樣。Sunday沒有太大資金但以市場策略、低端價格營銷等如得到一定的市場份額,當時一些街市小販或者家庭主婦以及學生哥,都是Sunday的客戶群,因為其月費較其他對手便宜,其實已經間接對本港社會階層體制提供了一種變相社會服務也不為過。及後可攜電話號碼服務、短訊互通等都是當時創新服務,其他國家及地區都未必有這種以市場服務主導的電訊市場環境,可見創新、競爭的最大得益者是大眾消費者。而且亦因為這樣香港電訊市場一直都是全球最競爭力最大的地區,一些海外投資來港其中一個原因都是香港俱有良好的電訊市場提供,使他們有效發展業務。所以即使是市場細小或者不夠規模經濟但有活力的話,仍然有市場價值。

至於資訊科技,其實本港在八十年代一直是亞太地區科技領先地區,正如本港是亞太地區第一個有自動柜員機的地區,昔日最早期電子手賬Palm的核晶片Dragon ball,也是在本港研發,這都顯示到本港是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資訊科技市場能力,而本港資訊科技的顧問服務一直都有名聲,項目管理有良好的經驗,因為很多時資訊科技公司在項目管理都由本港制定,後期編程則由成本較低廉的地區如深圳甚至印度負責等等。

但這些都是昔日的創意,由於政策過於偏單一化,只著重針對金融市場,本港在創新行業上便落後於人,電視業一直沒有上世紀的黃金期打開一個新環境否則本港電視業必然繼續手執亞太牛耳而不是現在二三線水平。至於電訊市場發展,由於早期的基礎良好有較佳的競爭環境才得以保存,但近期重新拍賣頻譜政策卻走回頭路而有商業傾斜予某一方,是讓人擔心。而最讓人諷刺是拍賣新頻譜後其服務質素是後退,邏輯更說不通,開放服務目的就是提供良好服務,但現在是本未倒置行為。而版權修定條例更是23翻版,倘若以刑事為起訴的基點話,對創新服務是嚴重的打擊,特別在創作產業上,是對本港工業發展有極大的阻礙。

香港原本以往俱有良好的政策基礎、開放的市場行為都是本港競爭能力的最大優勢,倘若這些丁點家當的賣了或者毀掉,老實說,收回來的香港,還是原本一隻會生金蛋的香港嗎?殺雞取卵是最無知的管治方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